“申老太”:一杯葡萄酒里的十年芳华
2022-12-02 08:09:29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袁敏 | 作者:彭慧娟 陈攀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387

中方融媒12月2日讯 2022年9月1日,2022’湖南·中方刺葡萄品牌推介会在长沙市惠农大厦举行,中方县向省内及省外社会各界人士作葡萄沟景区推介。推介会上,一位向大家推介刺葡萄酒的老太太引起了大家的注意。她满头银发,脸上有着深深的皱纹,虽然刻满了岁月的痕迹,但她神采奕奕,气质出众,给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 她是谁?为什么年近八旬了,还在推介葡萄酒?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。

申老太:一杯葡萄酒里的十年芳华

当晚霞映衬了整个天空,

我坐在葡萄架下,

往事铺开为佳肴,

把十年芳华盛入杯中,

和着这葡萄美酒……

邀夕阳,

赴一场人间惊鸿宴。

每个人对芳华都有不同的理解。那年,初遇,我芳龄66

2010年,我第一次走进这片葡萄沟,就被它深深吸引。漫山遍野的葡萄树,郁郁葱葱。藤蔓上的累累硕果,颗颗饱满圆润,一串一串如紫色珍珠一般夺目,村里人告诉我它叫“湘珍珠”。这种葡萄藤上长有刺,当地人又叫它“刺葡萄”,初见时,我便记住了它的样子、品性和喜好。

我叫申满秀,喜欢喝刺葡萄酒。因为这种刺葡萄大多数生长在湖南怀化中方县一带,所以,为了追求更佳的品质和口感,我只身来到了有“中国南方葡萄沟”之称的刺葡萄产地——中方县桐木镇,找寻上好的刺葡萄。

在当地人的带领下,我来到了大松坡村。那时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,一到村口,我便呆住了。农房屋舍被绿色掩映,偶尔只露出一个屋顶,放眼望去,就像房子周围铺了一张张厚厚的绿色地毯,干净、整洁。村道旁田地里的葡萄架下,处处挂满了诱人的果实,无时无刻不在挑逗着我的视觉和味觉。

当地村民告诉我,“你摘几个尝尝吧,放心我们这的葡萄不打农药的,乡里乡亲的摘几串葡萄吃,没人说你的。”

得到了乡亲允许,我便放肆吃起来,酸甜可口,味美多汁。我感觉自己就像,梦中闯入葡萄仙境的老年爱丽丝,那种发现的惊奇、梦想的幸福和寻获的喜悦,已经写在我的脸上了…… 

遇见了便是一见钟情,我当时就决定长住下来,潜心酿造更好的刺葡萄酒,希望它能成为我晚年的事业。

为爱奔千里,三年9800公里只为一个“华丽变身”

每天清晨,我在大松坡村的葡萄林里醒来,沐浴着新升的朝阳,我和我的2个工人开始了一天的劳作。我们到农户家中,采购上等的刺葡萄。由于村居较散,经常需要往来于乡间小路,渴了饮山泉,饿了吃自带的干粮,常常是夕阳西下的时候,我们满载而归。采购来的葡萄经过严格挑选,用山里泉水清洗干净,自然晾干,然后工人们戴上手套进行人工破碎,最后经过反复过滤残渣,再装罐发酵。

8个月的自然发酵,让酒窖香味四溢。2011年6月,我酿制的第一批葡萄酒开坛了。我把它全部送给了亲戚朋友,他们是我的葡萄酒的第一批品鉴人。

律师朋友郑孟军一直在喝我的酒,他说,“第一次喝的时候还有一点点涩,酒的清澈度也不够,但是味道很好,淡雅的果香,浓郁的酒香相互交融,口感顺滑,唇齿生香。现在一买就是上千件,十多年了,酒的口感更加醇厚细腻丝滑……”

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可。2012年,我把酒送到湖南农业大学进行成分检测,结果显示,这种刺葡萄酿制的酒,含很高的白黎芦醇和花青素。白黎芦醇是葡萄里面的一种天然成分,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衰老性。花青素属于生物类黄酮物质,可以抗氧化,改善视力等。

检测结果让我对酿造刺葡萄酒的未来充满了期待。68岁,还不老,我还可以做一番事业。这年,我酿了10吨酒。当时,很多朋友都说,这么一个花甲老太太还要自己创业酿酒,理想很丰满,但现实可能很骨感。

朋友的质疑,孩子的阻挠,都没有成为我的绊脚石。从农大回来后,我就用塑料瓶装了200多斤酒踏上了开往成都的列车,参加了被业界誉为“天下第一会”的全国糖烟酒会

500张宣传资料发出去,没有任何实际效果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,创业,艰难!当我正在人群中失落、茫然的时候,一个葡萄酒经销商拿起我的酒,看了看简陋的包装,告诉我,山东烟台有一个酒厂收购葡萄酒。那一刻,我觉得一切好像又有了希望。2012年的冬天,天特别的寒冷,我又只身一人前往烟台。  

在烟台梅卡庄园的葡萄酒厂,退休的老厂长王孟军先生接待了我。他喝了刺葡萄酒后问了2个问题,第一个,过滤了几次?我说刚做好的,才一次。第二个,老太太,你有多少酒?我说有10吨酒。他说,“拿来吧,我免费给你包装 。”

当时,那种激动、兴奋的心情,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。我回家后,立马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我的孩子们。但他们比我更理性。大儿子说,“消息是好消息,但是您老年纪这么大,做儿女的又没有空帮忙,怀化到烟台2000公里,一个白发老太太怎么带着那10吨酒走?”二儿子说,“老了闲不住,酿些酒自己喝喝还是可以,如果说是做成一个事业,绝非易事。 ”

确实,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难题,正如孩子说的,10吨酒,2000公里,怎么走?到了山东又怎么卸货?到底还有没有其他一些隐性开支?这些都是我即将面对的实际问题。

冬天的冷风似乎真的要把我所有的希望都吹灭,这一次,在所有人的劝阻下,我考虑再三,最终放弃。我在葡萄沟里,守着我那10吨酒,伤心、难过、惋惜各种悲观情绪交织在一起,不知道怎样熬过了那个寒冬。

2013年的春天,似乎比往年都要来得迟。三月下旬了,村里的葡萄树才刚刚苏醒,冒了零零散散的一些芽尖尖。我知道,这些芽尖尖在四月的阳光下,很快会长大,长成一大片一大片的叶子,然后开花,结果,最终成为让人垂涎欲滴的果实。

3月底,我忽然接到一个电话,是烟台葡萄酒厂的湖南总经销商打来的,他说受王孟军先生所托,到怀化来找我。闷闷不乐几个月,我当时一下就提起精神了。他喝了我的酒后竖起大拇指,说,“王总心心念念的酒果然不错。老太太,你这个完全可以投放市场。去山东吧,我们免费给你包装。”

命运再次眷顾我。这一次,我倔强地不顾任何人的阻挠,找来一辆冷冻车,带着一个工人和10吨葡萄酒,历经两天两夜,终于到了山东。王孟军安排酒厂的全国各省总经销商帮我卸货,十多个小伙子,想尽了办法,把几百桶酒一桶一桶输送到酒厂的大酒箱。刺葡萄酒经过酒厂的专业器械进行深加工,过滤消毒灭菌,然后装瓶贴标签。

2013年5月28号,我酿造的刺葡萄酒终于有了正式的身份,从怀化到成都,再两次北上山东,一共9800公里,从塑料瓶到玻璃瓶,终于实现“华丽变身”。我笑着流泪了,三年的艰辛创业路,终于翻开了新的篇章。

十年“相守”,只要我的生命在,我会一直爱下去。今年我78岁

2013年9月,中方县第一届刺葡萄文化旅游节开幕。对我来说,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我把酒送到中方县政府和相关部门,请求专业人员定价,为刺葡萄酒投放市场做最后的准备。就在我等待价格出来的关键时刻,意外再一次来临。

有人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,说我的酒没有产品包装证等,投放市场属于违法行为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我立即联系烟台酒厂,让酒厂的办公人员把证件办好邮寄过来。等我收到证件的时候,葡萄节已经结束了,大松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,机遇再次与我擦肩而过。

随缘吧,我安慰自己!

我继续在大松坡村坚守着梦想,日复一日地做着我喜欢的事情。秋尽冬来,一年又快匆匆而过。2013年11月28日,我记忆犹新,那天仿佛就在昨日,葡萄沟里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。是他,彻底改变了我艰难的处境,他白发苍苍,但步履矫健,饱经风霜,却精神矍铄,他就是闻名世界的“杂交水稻之父”——袁隆平院士。

见到袁院士的时候,我很激动。他和我说,“偶然的情况下他喝过我的酒,也听过我的故事,所以就想来看看。”他和我握手,我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,真的,谢谢袁老,百忙之中还惦记着一个普通小老百姓,那么和蔼可亲,待人随和。他当即挥毫泼墨题词:好料酿好酒,申太刺葡萄酒是生态好酒。

多珍贵的一幅题词啊!它激发了我前进的动力,让我再一次从挫折中站起来。袁院士晚年的时候依然还奋斗在科研第一线,兢兢业业,忠于他热爱的事业。我也要像他一样,在古稀之年依然可以有一番事业,有一番作为。

为了不辜负袁院士的信任和期望,不辜负消费者的喜爱,我坚持做高品质绿色纯天然刺葡萄酒,严格选材、自然晾干,人工破碎,古法过滤,生产过程严格杀菌消毒,然后发酵240天。一路走来,有艰辛也有收获。2015年成为企业家高端平台——正和岛4周年年庆指定用酒;2016年湖南省省长杜家毫将刺葡萄酒带到法国参展(展示湖南湘菜唯一用酒);2018年,我获得中方县优秀企业家奖;2017年——2020年,连续四次获得武陵山健康产品博览会优质产品奖;2020年获得刺葡萄酒和葡萄籽精油两项专利授权。

古人说,十年磨一剑,我用十二年的时间酿造了这杯刺葡萄酒。从花甲之年到古稀之年,在酿酒这条路上,有挫折、有收获、有困难、有惊喜,现在,我还有期待。

下一个十年的梦想就是,能携手社会能人将刺葡萄酒做大做强。在大松坡村成立一个精致高品质酒庄,在南方葡萄沟独树一帜,为中方的旅游增添一个景点、亮点、看点。

迟暮之年,我常常端着酒杯,回忆往事。十年磨砺,我褪去了初酿酒时的生涩,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刺葡萄酿酒文化和工艺。如今酿酒技术逐渐成熟,酒的口感愈发醇厚绵长,喜爱它的人也渐渐增多。总感觉,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,一切又好像才刚刚开始…… 

深秋的葡萄架下,我独自浅酌,时而兴起,邀夕阳共饮一杯人间佳酿;时而意浓,邀晚霞共舞一曲《夕阳红》。谁说的?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?第二个十年,第三个十年……未来的路我还能走多久,没有谁能知道,但我会一直走下去,直到生命的尽头。

责编:袁敏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